最近,一则关于公务员副业的新规,引起热议。
很多人可能还在担心“做副业”会不会被钉在“违纪黑名单”上,其实,中央纪委已经明确:只要遵守规则,干的这些“正规副业”完全没问题!
尤其是在经济压力增加、生活成本上涨的背景下,公务员也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扩展收入渠道。

1、体力劳动,安心的“纯打工”
说到副业,很多公务员第一反应就是“打零工”——送外卖、跑滴滴、搬货理货……这些纯粹靠体力换取收入的工作,历来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。
纪委也明确:这些工作不涉及利用职务便利,没有权力变现的嫌疑,属于“正当、合规”的兼职范畴。
操作要点:
利用下班时间,确保不影响本职工作;
必须提前向单位书面申请,说明兼职的时间、内容,得到批准才行(千万别偷偷干!);
这个类别的收入,按规定申报,合法合理。
比如,四川遂宁的孙先生就火了,他每天下班后送外卖,差不多3小时,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左右,就是典范。
2、文字创作,知识变现很正气
如果你热爱写作、擅长写一些文章、小说、散文……那么知识变现也没问题。
这种途径在圈内早已被“认可”,比如早期的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作者当年也是公务员,收入超过千万。
注意事项:
内容一定要纯粹个人创作,不能和职务具有关联或涉密内容;
不能用职务影响力牟利,确保没有利益冲突。
这类创作的好处在于:你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兴趣爱好,写写文章、小说,获得稿费、版税,合法打钱。
3、自媒体运营,流量变现金流
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小红书、今日头条……
只要内容合法、健康,公务员做自媒体也是被允许的!政策早已放宽:流量的变现,广告合作,内容推广,都能赚取收入。
操作建议:
账号自己注册,不挂“公务员”身份;
避免涉及时政、敏感话题或与党政职务相关内容;
内容可以是生活技巧、育儿经验、读书笔记等安全主题。
收入要如实向单位申报,不隐瞒。
举个例子:某税务系统小姐姐专注分享Excel技巧,粉丝破20万,月广告收入突破五千元,既满足了兴趣,又合法合规,单位也鼓励支持。
4、技能接单,手艺人春天来了
你擅长设计、编程、翻译、维修?都可以成为副业“技术流”。但要留意:服务对象不能是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或个人,不能利用职务关系“掺和”。
具体操作:
个人技能接单,打个“零工”;
不能给自己管理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服务(比如给公司无码码或者帮企业做项目就不行);
针对外地客户提供设计、翻译、技术支持,合法又安全。
这些“技术副业”可以有效增加收入,又不会引起纪律上的问题。
5、持证身体力行:健身教练、教师资格
你有锻炼的证书或教师证?可以考虑周末或下班后当教练、辅导老师。只要持有证件,操作规范,没有利用职务资源,合规没问题。
注意事项:
证照要真实有效,不能虚假;
不在单位现场推销课程,避免借用单位名义宣传;
不利用职务之便拉关系、牟利。
比如,有人周末在健身房带私教课,月收入几千元,经过单位备案,合法又安心。
6、农村养殖、种植,田园经济新宠
有土地、农场,想搞点副业?完全可以!
国家大力扶持休闲农业和家庭农场。只要是在家庭自有土地范围内,参与水果、蔬菜、养殖,合法收入,能免税。
操作原则:
禁止注册公司运作,避免规模扩大带来的风险;
产品不卖给管辖企业或“单位老板”,确保不牵扯公私关系;
申报收入,依法纳税。
这是“钱景大好”的田园经济新方向。
7、房产出租,轻松“躺赚”
拥有闲置房产,出租赚租金,一直都是“稳妥”的副业。只要签署正式租赁合同,依法申报所得税,保留好缴税凭证,就完全合规。
操作要点:
不要租给管辖企业或相关人员;
申报租金收入;
避免出租给“管理对象”或“合作方”。
这个“躺着收钱”的方式,不仅稳定,还能合理合法保收益。
划重点:公务员干副业,有这几点必须牢记!
①利益隔绝,守住底线。 不用公家资源,不碰职务影响,不沾关系。
②提前申报,审核为先。 开始副业前,必须书面向单位汇报并获批,微信说两句?不算!
③时间管理,确保本职优先。 不要让副业影响主要工作,违规用工时间会被追责。
中纪委的规定强调:只要不涉及营利、不过度影响工作、严格申报,公务员做副业完全可以“合法合规”。